b.《古兰经》里的科学奇迹

伊斯兰的目的是在人类心中建立起“真主独一”这一正确的信仰,引导人类走上正道。《古兰经》所谈及的一切内容均是为此目的服务的。《古兰经》涉及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1],下面我们就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我们都知道,人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过程是现代科学的新发现,但《古兰经》经文(请参考相关经文:《朝觐》22:5;《信士》23:11-13)提到了胎儿的发育过程。基思·李·摩尔教授(Prof. Dr. Keith L. Moore)在自己的胚胎学著作中论述了人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过程。他把自己的论述与《古兰经》的经文做了比较,然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古兰经》经文所表述的内容与科学发现完全一致,但它给出的例子和描述远远早于科学发现。摩尔教授在仔细地研究了《古兰经》之后,他对《古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刮目相看,并带着极大的信仰声称来自1400年前的《古兰经》就是一大奇迹。他在自己的著作《在我们出生以前》(Before We are Born) 第二版中的采访记录中记述道:

问:

“你怎么解释《古兰经》里的描述?”

答:

“《古兰经》是安拉降示的,除此以外没有别的答案。”[2]

a

宇宙在不断膨胀,各星系以极高的速度互相离散,这是近年科学的新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宇宙被一个极大的力控制着。星系之间的互相离散是根据星系之间的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发生的。比方说:如果一个距离我们一千万光年的天体以每秒钟二百五十公里的速度离我们远去的话,那么一个距离我们一百亿光年的天体就以每秒钟二十五万公里的速度离我们远去。对于这一现象,《古兰经》是这样说的:

“天空,我以亲手筑造它,我是扩展者。”(《播种者》51:47)

a

为了保护地球不受那些因寿命已尽而自行爆炸的星星的碎片(陨石)的撞击,至高无上的安拉为地球设置了一道又一道保护屏障。木星和拥有巨大吸引力的土星像两个门卫一样挡住了可能对地球造成危害的很多陨石。如果有陨石穿越了这两个星球的拦截,向我们的地球靠近,那么作为又一个门卫的月亮将再次起到拦截的作用。因为月亮上没有大气层,所以每一次陨石对月球的撞击都会给月球表面留下痕迹。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就是这些撞击的结果,我们可以用太空望远镜看到这些。越过了月亮的拦截的陨石,它一进入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就开始燃烧。这些移动的燃烧的陨石形成的天文现象被称作“流星”。如果陨石不是很大,那么在它到达大气的中间层时就会燃烧殆尽,变成极小的微粒飘散开去。而这些微粒又是凝结水气的核[3]。同时,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又为地球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关于这些事实,安拉在《古兰经》里说:

“我把天造成安全的穹窿,而他们忽视其中的迹象。”(《众先知》21:32)

《古兰经》不但对人的行为规范下达了命令、做出了指导,它还揭示了宇宙的奥秘,为我们了解真理提供了不可辩驳的素材。

a

1400年前,《古兰经》说:

“我派遣滋润的风,我从云中降下雨水,以供给你们饮料,你们绝不是雨水的蓄藏者。”(《石谷》15:22)

许多个世纪以后,人们发现,风才是植物和云的接种者!

a

《至仁主》章里的第19和20节经文说:“他曾任两海相交而会合,两海之间,有一个堤防,两海互不侵犯。”《准则》章的第53节经文说:“他就是任两海自由交流的,这是很甜的淡水,那是很苦的咸水;他在两海之间设置屏障和堤防。”

这也是现代科学的新发现:地中海与大西洋在直布罗陀海峡相遇,两海之间有一道隐形的屏障,两海海水相会但却并不相融,所以两海海水始终保护着自己的特点。雅克·库斯图船长后来发现,所有的海在相会处几乎都有隐形的屏障将两海隔开。[4]

神圣的《古兰经》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比如:它陈述的戒律适合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的需要;公正的人不能发现它有任何缺陷而对它加以批评;其他人为的法律不能解决的难题,它能很容易地给出解决方案;它让一个无秩序的混乱的社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达到了文明的顶峰(《古兰经》在23年中陆续降示给了先知,在这23年中,当时的阿拉伯从“蒙昧时期”进入了“幸福时代”)——这是任何人为的法律都无法做到的事。



[1].   《古兰经》《朝觐》22:5;《信士》23:11-13.

 

[2].   Prof. Dr. Osman Çakmak, Bir Çekirdekteki Kainat (The Universe was a Seed), p. 28.

 

[3].      Prof. Dr. Osman Çakmak, Bir Çekirdekteki Kainat (The Universe was a Seed), p. 94, 127.

 

[4].      Dr. Maurice Bucaille, La Bible le Coran et le science: les ecritures saintes examines a la lumiere des connaissances modernes, Paris: Seghers, 1980.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