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知(願主福安之)的童年和青年

先知(願主福安之)於公元571年4月20日,伊歷3月12號,星期一在聖城麥加出生,他的父親和母親都出身於麥加的古萊什部族中地位尊貴的家族。 在他的童年和青年時期,先知(願主福安之)過的是純潔高尚的生活。——他所擁有的高貴品德預示著他的前途將是一片光明。 先知(願主福安之)先是當過一段時期的牧羊人,後來經商。[1]在經商過程中,他因誠實和公平而受到人們的敬仰和尊重。 全能的安拉把高尚的品德賜予了先知。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和社會裏,在道德上,他擁有最好的道德;他的家族是最尊貴的家族之一;在品德上,他最公正。先知遠離各種不良行為,他從不傷害他人。他友善、高尚、溫和,非常讓人信賴。他非常尊重鄰居的權利,從來沒有人見過他與別人爭執或指責過別人。當時的古萊什部族稱他為“值得信賴的人穆罕默德”[2]。先知被人們尊稱為al-Amin(值得信賴的人)時不過25歲。許多多神教徒把自己的財產委托他而不是自己的親屬來保管。 在先知(願主福安之)還未接受啟示以前,麥加的各部族修繕了卡巴天房。修繕完畢後他們因誰更有資格把玄石(黑石: Hagar al-Aswad)放回到卡巴天房裏而爭執不休,幾乎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但他們很高興地看到先知做了他們的仲裁人。先知從每一個部族中選出了一個代表。他把自己的長袍鋪在地上,讓他們把玄石放在上面,然後每一個代表抓住長袍的一角,一同把玄石搬進了卡巴天房。這樣,每一個部族都獲得了搬運玄石的榮耀,而先知,在他們抓著長袍的時候,把玄石歸了位。先知(願主福安之)就這樣運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爭端。[3] 在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25歲的時候,麥加尊貴的婦女哈迪嘉(願安拉喜悅她)向他提婚了。哈迪嘉是一位古萊什的貴族霜婦,她比先知年長15歲,有自己的孩子。先知接受了她的提議。他們組建了一個純潔、恬靜的幸福家庭,這個家庭足以成為人類家庭生活的榜樣。 先知與哈迪嘉(願安拉喜悅她)一起生活了24年,也就是說先知的年富力強、充滿活力的青壯年時期是只與哈迪嘉一起度過的。聖妻哈迪嘉歸真後,先知與另一位霜婦 薩烏達一起生活了五年,這五年當中他也只有這一位妻子。他後來的婚姻則是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和政治目的。如果後來先知多妻室的原因是為了滿足欲望的話,那他就不會把自己的青壯年只與有孩子且年長他15歲的寡婦一起度過了。[4] [1].       布哈裏,Ijara,2; 阿蔔•達吾德,Adab,17, 82; 哈克姆, III,…

2. 成為先知

當先知差不多四十歲的時候,全能的安拉賦予了他先知的責任。全能的安拉命令道:“你應當奉創造你的主的名義而宣讀。”(《血塊》96:1-2) 在公開傳播伊斯蘭的那天,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邀請人們來到賽法山。在賽法山上,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向古萊什人說道: “古萊什人啊!如果我告訴你們山後有敵人正在向你們逼近,他們要襲擊你們,你們會相信嗎?” 麥加人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是的,我們相信你,因為你總是說真話,從不撒謊。” 聽到這個回答,先知(願主福安之)向他們表明了自己是安拉派來警告世人的使者。他動情地告訴人們,無論是誰,如果他相信他的話,並按照安拉的戒律生活,那麽在後世,他將得到優美的報酬,而不相信他的話,不按照安拉的戒律生活的人則會受到重大的懲罰。他告訴人們在今世為後世做準備是非常必要的。但人們的反映立刻讓先知明白了讓人們遠離錯誤的信仰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1] 盡管多神教徒們使用各種手段迫害和壓迫穆斯林,但先知仍然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皈信正道。他挨家挨戶地邀請人們皈依伊斯蘭。無論是在市場上還是面對朝覲的人群,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向人們宣傳安拉的大道,從未對此感到過疲倦或厭煩。即使是對殘酷兇惡的敵對者,他還是一遍又一遍地向他們宣傳真理。他對人們說:“我不為傳達使命而向你們索取任何報酬,我不是冒名的。”(《薩德》38:86) 他告訴人們他是為了安拉而傳播宗教。 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是個文盲,就像那個時期的許多人一樣,他不會讀寫(相關經文《蜘蛛》29:48), 因此,說他向人們所做的宣傳是從某個人那裏學來的,或者是從某本書中得來的,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讓一個文盲突然之間以極其出色的口才雄辯地向人們傳達非常重要的信息,除了得到了來自安拉的啟示以外,沒有其他可能性。事實上,當時他的敵人也知道和承認這一點,但他們不接受他,因為盡管他們非常欣賞先知的道德,信任他的誠實,但卻不想放棄以非正當手段獲得的世俗利益和低俗的欲望。所以,這樣的事情就發生了:一天,伊斯蘭的殘酷的敵人艾蔔•賈赫勒和他的人攔住了先知,他們說: “穆罕默德啊!以安拉的名義,我們並不否認你,你是一個相當誠實的人,但我們不喜歡你帶來的宗教。”[2] 多神教徒想盡了一切辦法阻止先知(願主福安之)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們讓先知敬愛的叔叔介入其中,還以讓他當國王、讓他成為他們中最富有的人、讓他與最漂亮的女士結婚等等為條件,試圖阻止先知(願主福安之)傳播安拉的信息。他們說:“我們願意給你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但先知(願主福安之)給了他們清楚明了的回答: “我不期望從你們中得到任何好處,我既不要財物,也不想當國王或你們的首領。我想要的只是:停止崇拜偶像,只崇拜唯一的真主!”[3] 當多神教徒們意識到他們根本不可能讓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稍有妥協時,他們就加劇了對穆斯林的壓迫和迫害。一些穆斯林不得不去了阿比西尼亞,他們在那裏得到了公正的對待。 多神教徒們切斷了與穆斯林及其支持者和保護者——即先知的家族巴努•哈希姆家族——的一切聯繫,包括不與他們通婚,不與他們進行任何貿易活動。多神教徒們彼此之間簽訂了聯合抵制協議,他們把這個協議貼在了卡巴的墻上。這一聯合抵制持續了三年之久,穆斯林們遭受了嚴重的饑餓和多種困難的考驗。 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和宰德•本•哈瑞斯一起去了離麥加160公裏遠的塔伊夫城,他們在那裏呆了10天。先知的母親的家族是塔伊夫城裏占有領導地位的家族之一。先知(願主福安之)向他們傳達安拉的消息,但遭到的卻是嘲笑和辱罵。後來,塔伊夫城的權貴們乾脆把奴隸和小孩子們聚集在先知要經過的道路的兩邊,先知和宰德走過時,他們就用石塊砸他們。鮮血從先知(願主福安之)的腳上流了下來,但即便是面對這樣罪惡的行為,滿懷仁慈的先知(願主福安之)卻仍然這樣為他們祈禱:…

3. 遷往麥地那

多神教徒對穆斯林的壓迫和迫害變得更加殘酷、更加讓人難以忍受了。全能的安拉命令先知遷移,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決定讓穆斯林們秘密離開麥加,遷徙到麥地那,自己最後離開麥加。多神教徒們得到了消息,他們決定在先知(願主福安之)離開麥加時刺殺他。因為害怕先知的家族對刺殺者進行報復,多神教徒們從各自的部族中挑選出一個年輕人,把他們糾集到一起,組成了一個刺殺小隊。這樣將來如果先知的家族要對刺殺者進行報復的話,他們將面對的是所有這些部族,復仇自然也就無從下手了。 等到穆斯林們都秘密離開麥加後,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讓阿里(願安拉喜悅他)留了下來,讓他把多神教徒委托他保管的財物歸還他們——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多神教徒們深知先知的誠實與值得信賴,他們把自己的財產委托先知(願主福安之)保管。[1] 那天晚上,刺客們包圍了先知(願主福安之)的住處,但卻無一例外的全都睡著了——先知(願主福安之)離開時向刺客們撒了一把土,同時背誦了《古蘭經》裏《雅辛》章裏的經文,然後在沒有被任何人看到的情況下離開了麥加。 在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為了把人們引上安拉的大道而努力了13年之後,他離開了麥加,遷徙到了麥地那。麥地那的穆斯林被稱為輔士,從麥加遷移過來的穆斯林被稱作遷士。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讓輔士和遷士結成了兄弟般的情誼。輔士向遷士們敞開了自家的大門,對他們說:“這是我的財產,一半歸你!”而遷士們則這樣回答了他們:“願安拉保護你的財產,我的兄弟。你只需告訴我怎麽去市場就足夠了。”[2] 在麥地那,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根據伊斯蘭的精神就遷士、輔士和居住在當地的猶太人之間相互的責任和義務制定了規章,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份書面憲法。[3] 多神教徒對穆斯林的仇恨和頻繁地撕毀與先知 (願主福安之)簽訂的合約是導致伊斯蘭歷史上早期戰爭的原因。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被派遣給人類是安拉對人類的仁慈和憐憫的體現,因此,在所有戰役中先知(願主福安之)都遵循慈悲這一原則。即使是在徵服了整個阿拉伯半島之後,盡管作為最高領導者他擁有最高權力,但他總是根據協議解決爭端,禁止發生流血事件。 我們的先知(願主福安之)親自參加了29場戰役。16場戰役是在沒有直接交戰的情況下以與敵人簽訂了協議而結束的,剩下的13場戰役,先知直接參與了作戰。在這些戰役中,穆斯林共有140人成為了烈士,多神教徒死了335人。[4] 伊斯蘭戰爭的目的不是為了殺人、掠奪、毀壞自然、獲得個人利益和物質財富,也不是為了報復。伊斯蘭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消除壓迫、建立信仰自由、消除不公正和引領人們上正路。 [1].       Ibn-i Hisham, Ⅱ, 95, 98.  …

4. 先知(願主福安之)的道德

先知(願主福安之)的仁慈並不只是針對人類,他的仁慈是憐憫一切生物。在多神教徒撕毀和約、發動戰爭時,先知帶著一萬人組成的大軍開赴麥加。當隊伍從阿日哲(Arj)向塔魯蔔(Talub)行進時,他看到一只狗正在給小狗餵奶,他立刻叫居阿依 力•本•甦拉卡去保護這些狗,以免隊伍傷害到它們。[1] 一天,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來到一位輔士的花園前。花園裏系著一匹駱駝。駱駝看到先知後,悲鳴了起來。先知走到駱駝旁邊,撫摸它的耳根,駱駝安靜了下來。先知問: “這是誰的駱駝?” 一個麥地那的年輕人回答道: “安拉的使者啊!這是我的駱駝。” 先知(願主福安之)說道: “安拉把這匹駱駝委托給了你,你難道不怕他嗎?它向我報怨你不讓它吃飽,還讓它乾太多的活。”[2] 一天,先知看到一個人在宰羊。羊已經被綁好放在了地上,但這個人還在繼續磨刀。先知看到這個情景,說道: “你想把這只羊殺死幾次?為什麽在把它綁好放倒以後你才磨刀?”[3] 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不想讓任何人受到傷害,無論他是信士還是多神教徒。他總是用高尚的道德和高貴的行為對待所有人。即使是在他有權力懲處那些曾經嚴重傷害過他的人時,他也總是寬恕。關於他們對他犯下的惡行,他不向他們提及一個字,也絕不暗示,以免他們困窘和尷尬。 和平收復麥加後,當了他21年敵人的人們聚集在他身邊,等待他的裁決。但先知卻對他們說: “古萊什人啊!你們想讓我為你們做什麽?” 古萊什人回答道: “我們期望你能寬恕我們。請你對我們做好事吧!你是仁慈善良的兄弟,你也是仁慈善良的兄弟的兄弟…..” 先知(願主福安之)回答道:…

5. 先知(願主福安之)博得的愛

穆斯林們愛先知(願主福安之)勝過愛自己的生命。當教生們說到先知(願主福安之)時,他們總是說:“願我的母親、父親為你犧牲!”即使是一根刺紮到了先知,教生們也願意以生命為代價來保護他。 當初,多神教徒抓住了宰伊德•本•達西納和胡拜伯(願安拉喜悅他們),他們折磨他倆(最後殺害了他們),分別向他們問道:“以你的生命做交換,現在你是不是很希望穆罕默德處在你的位置上?”但他倆都這樣回答了他們: “即使是拿我的孩子、家人的生命做交換,我也不願意先知(願主福安之)處在我現在的位置上;即使是一根刺紮著了他,我的心也會難受。”聽到這樣令人震驚的回答,阿蔔•甦富揚說: “我從未見過有人愛自己的朋友像穆罕默德的教生愛他那樣熱烈過。”[1] 當先知的教生們重述先知的話時,他們的心充滿了尊敬、專注、愛和激情。當教生們傳述先知的話時,因為害怕不小心傳述錯了話,他們緊張的雙膝顫抖、臉色蒼白。阿米爾•本•麥伊蒙說: “我從不錯過伊本•買素德每個星期四晚上的談話。在這些談話中,我沒有聽到他說過‘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說’這樣的話。但是有一天晚上,他說道:‘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說……’然後他停了下來,低下了頭。過了一會兒,我擡頭看他,發現他解開了襯衣的扣子,正在擦汗。他的面頰看上去有些浮腫。然後他才繼續自己的講話: ‘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這樣的說或大概意思是這樣 ……’ [1].       Vakidi, I, 360-362; Ibn-i Sa’d, II, 56.

6. 先知(願主福安之)的奇跡

先知(願主福安之)身上發生過許多奇跡,以下是這方面的例子: 賈比爾(願安拉喜悅他)的傳述: “簽訂侯代比亞和約的那天,因為沒有水了,人們非常口渴,於是大家都去找先知。先知的面前有一個皮袋,裏面有水。先知(願主福安之)洗過小凈後,人們圍了上來。先知問道: ‘發生什麽事了?’ 人們回答道: ‘除了你面前的皮袋裏有水,其他地方沒有一滴水。我們既洗不了小凈,也沒有水喝。’ 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把手伸進皮袋裏,指縫間便汩汩地流出水來。我們都喝了那水,並洗了小凈。” 有人問賈比爾: “你們那天有多少人?” 賈比爾回答道: “就是幾十萬人,那水也夠用的。但那天我們只有1500人。”[1] 古萊什人曾要求先知顯示奇跡給他們看,於是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向他的主祈禱,然後月亮裂開成了兩個,一個在阿蔔庫拜斯山,一個在快克安山,人人都看到了。多神教徒問當時正遠離麥加的商隊是否看到了什麽奇異的景象,商隊回答說他們看到月亮裂開成了兩個。(《月亮》54:1-3)[2] 有一根樹樁,先知(願主福安之)曾倚著它演講。後來敏拜爾(即: 講臺)做好了,人們過來把樹樁挪走。挪動它的時候,每個人都聽到了從它那裏發出的嗚咽聲——因為它不得不離開先知(願主福安之)了。[3] 阿蔔•胡萊勒的傳述: “一次,我們與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一起遠徵。後來,食物不夠吃了,於是我們想殺死坐騎來充饑。歐麥爾(願安拉喜悅他)說道:‘安拉的使者啊!如果我們把所有的食物都收集在一起,然後你祈禱讓它們變得多一些,這樣不是更好嗎?’先知接受了這個建議。於是人們把剩下的面粉、棗、棗核放在了一起。”…

後記

好似汪洋中的一滴水,這本書對伊斯蘭只做了非常簡約的概括性說明。如果伊斯蘭能夠被更徹底地實踐,人們就會發現它有多麽美麗。但遺憾的是,今天,不管有意還是無意,伊斯蘭被人們錯誤地理解和傳播著,它的美麗被掩蓋了。但如果人們閱讀了客觀、正確、不帶偏見的關於伊斯蘭的真實資料的話,那麽,我們相信每一個有理智的人都能夠發現什麽才是真正的伊斯蘭。

參考文獻

Abu Dawud, Salman bin Sh`as es-Sistani, Sunenu Ebi Dawud, 1-4, İstanbul 1992. Ahmed bin Hanbel, el-Musned,…